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田草青青

离离田草,黄又复青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初中“‘微作文’教学与写作研究”课题实施方案  

2015-04-27 20:45:46|  分类: 课题研究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 初中“‘微作文’教学与写作研究”课题实施方案

2015——2017三年行动计划)

课题主持人:黄华斌

 

【研究背景】

(一)中学作文教学传统。中学作文教学,尤其是初中作文教学历来有“小作文”的训练与考试。中考也有“小作文”的命题历史,自进入二十一世纪时才退出中考试卷。而语文教材也因2001年全国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而略去“小作文”,从此成为历史。

(二)北京高考率先回归。2014年,北京市高考作文命题首次采用“一小一大”命题模式,让人耳目一新,也激起了网络媒体和语文教育界关于作文教学“微写作”的反思与讨论。浙江等省市纷纷响应,标志着“微作文”重启。

(三)作文课程化实验。在作文“可教与不可教”的争论中,作文课程化实验却悄然兴起,异军突起。深圳、江苏、浙江等地的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纷纷开始作文课程化的教改实验,而湖北荆州在王世发、王佑军教师的引领下,作文课程化作为省级课题进入实践研究,成果丰富,各县市区围绕作文课程化研究的小课题研究精彩纷呈。“微点突破”与“微型作文”正是这一实验中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细节。

【理论依据】

(一)叶圣陶提出的“作文论”。他认为作文首先是“生活充实”,作文必须为生活服务,作文教学要重视“训练”。

(二)黎锦熙提出的“新国语教学法”。他认为作文训练必须与话法、读法相结合,作文教学要有序。

(三)新中国建立后“作文过程论”、“作文主体论”与“写作文化论”。新中国建立后,写作教学经历了从“作文过程论”到“作文主体论”的变迁。人本文义、人文主义得到高度重视,作文除了才气,更需要才情、修德和文化。

(四)余映潮提出的“微点突破,序列写作”教学主张。

【课题宣言】

微研究,大语文;小课题,大工程;微作文,见大义。

【课题管理】

(一)专家指导团队(9人)

余映潮(全国著名特级教师、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、原荆州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)

王佑军(荆州市中考命题人、初中语文教研员、教科院副院长)

王世发(湖北省特级教师、荆州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)

李祖胜(松滋市教体局副局长、党委委员)

周卫刚(散文作家、松滋市教科研中心主任)

黄昌云(松滋市教科研中心副主任)

禹卫东(松滋市教科研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、规划办主任)

别业清(松滋市教科研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)

李万球(全国语文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、学科带头人、松滋市实验初中副校长)

(二)“微作文”课题研究小组

  长:黄华斌

实验校分校确立1名课题组长,课题组长主要负责课题管理、研究督办、成果整理、活动组织与经费保障工作。

   员:

2所城区实验学校、3所乡镇规模实验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,全市各中小学确定的实验班级的语文教师。课题成员具体负责教学研究、写作训练,成果推荐工作。

(三)研究保障

1.课题管理上以课题实验区、实验学校为单位、以学期为阶段制定具体实验工作方案。

2.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为中级及以上职称、骨干教师,有作文教学研究的爱好和经验。

3.本课题纳入荆州市“作文课程化研究”课题同步管理,纳入松滋市“一校一题、一科一法”的课题库和“微创新”奖励支持项目。

【课题计划】

(一)课题申报与方案编制。(20154月上旬)

1.逐级申报课题立项。

2.开通课题联盟网站。

3.编制课题研究方案。

4.落实媒体支持平台。

(二)组建专班与课题开题。(20154月中旬)

1、确立2所城区初中进入整体实验;确立35所乡镇规模化的初中进入年级实验。

2、坚持自愿参与、热心研究、擅长写作、注重反思的原则,各初中学校至少有1个班级参与实验,并选择骨干教师组成“课题骨干研究小组”。

3.择机择校召开课题论证与开题会,不讲规格与形式,只论交流与落实。

(三)全面实施与实验交流。(20155月上旬)

1.分周发布训练课题并组织教学与训练。

2.办好“微写作”实验交流报刊,每月一期;办好微作文行动联盟网站,定期更新。

3.每周向语文媒体支持(报刊)推荐成果(专版,4000字内)

4.整理实验课例,汇编优秀作文。

5.依托市教科研中心,举办“微作文”教学展示和论文评选活动,积累研究案例。

(四)定期培训与专家引领。201511月)

每年度培训与交流一次,邀请专家辅导与现场诊断。

(五)经验推广与成果鉴定。20176月)

1.择优编辑优秀教科研成果集“我与学生一起微作文”。

2.适时召开现场会,推介实验学校或班级。

3.撰写课题结题报告,申请省市现场结题。

4.利用网络平台倡议全国各地各中小学参与到成果征集行动中来,提高课题影响力和课题成果水平。

【成果预测】

1.基于“作文课程化实验”初中“微作文”教学案例。

2.“我与学生一同微作文”学案。

3.“中考‘微作文’”专著

4.“微作文教学的实践价值”课题实验报告。

0一五年四月五日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9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