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年级语文下册“每周测评-基础过关”试题(06)
(测评内容:14、15课 总分60分 时间45分钟)
姓名: 组别: 分数:
一、积累与运用(共37分)
1、(3分)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( )
A.环谒(yè) 澎湃(péng) 亘古(gèng) 人声鼎沸(fèi)
B.骊(lì)歌 哺育(bǔ) 默契(qì) 鲜为人知(xiǎn)
C.重荷(hè) 彷徨(páng) 谴责(qiǎn) 妇孺皆知(rú)
D.狂澜(lán) 炽痛(zhì) 污秽(huì) 锲而不舍(qiè)
2、(5分)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。
可歌可( ) 任人( )割 当之无( ) 鞠躬尽( ) 望闻问( )
家( )户晓 ( )然不同 妇( )皆知 锋( )毕露 死而后( )
3、(3分)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,正确的顺序是 ( )
在生命的旅程中,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,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。提醒,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,也可以是 ;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,也可以是 ;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,也可以朝向 ;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,也可以是 。
A、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B、走了火的雷霆霹雳
C、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D、不停的絮絮叨叨
4(3分)下面的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( )
A.1971年8月,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,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,他自己只说“在外地工作”。
B.贝多芬说:“谁?那是谁?”
C.到底如何解决农村“空巢老人”的生活困难?如何解决“留守儿童”的教育问题?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。
D.“什么呀!”赵小桢撇撇嘴,“你又不是老师,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?”
5、(3分)下面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( )
A.卿/今当/涂掌事,不可/不学! B. 蒙/辞以/军中多务
C. 孤/岂欲卿/治经/为博士邪! D. 卿/今者才略,非复/吴下阿蒙!
6、(3分)写出下面各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(注意有的有两种)。
①东市买骏马,西市买鞍鞯,南市买辔头,北市买长鞭。 ( )
②当窗理云鬓,对镜帖花黄。( )
③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( ) ④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( )
⑤军书十二卷,卷卷有爷名。( ) ⑥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( )
7、(3分)写出下面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。
①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晳的脸,十分钦佩地听着。( )
②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,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,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;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。 ( )
③他敲敲自己的耳朵,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。 ( )
8、(3分)文学常识积累。
①《福楼拜家中的星期天》是一篇 (文体),作者 国作家 。
②《孙权劝学》选自《 》中,这是一部 体史书,作者是 。
9、(6分)写出下面一段文字中三个句子的表达方式,并简析D句的表达作用。
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·屠格涅夫。(A )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。(B )屠格涅夫对他有一种很强烈并且很深厚的爱。(C )他们相同的思想、哲学观点和才能;共同的趣味、生活和梦想;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,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,一见面,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,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。(D )
D句的表达作用是
10、(5分)读文答题。
渐渐地,人越来越多,挤满了小客厅。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。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(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),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,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,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。他时而激情满怀,时而义愤填( );有时热烈激动,有时雄辩过人。他激动起来未免逗人发笑,但激动后和( )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;尤其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。
①将文中的成语补充完整,写在文中括号里。
②选文描写人物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。
③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?简析其作用。
二、文言文阅读(共23分)
11、(3分)解释加点字的意思。
蒙辞( )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( ) 蒙乃( )始就学
及( )鲁肃过寻阳 即更( )刮目相待 肃遂( )拜蒙母
12、(2分)写出下面两个词语的古今意义的差别。
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古义 今义:
②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 古义 今义:
13、(2分)文中有两个成语,请接录出来并解释其含义。
① ②
14、(4分)根据提示,摘录原文中的词句填空。
初,权谓吕蒙曰:“卿今当涂掌事,不可不学!”蒙辞以军中多务。权曰:“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!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。卿言多务,孰若孤?孤常读书,自以为大有所益。”蒙乃始就学。
孙权劝学,吕蒙以“ ”为理由推辞。孙权现身说法,用“ ”来反驳,并告诉吕蒙学习的方式是“ ”,其好处是“ ”。吕蒙诚服,开始学习。
15、(3分)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。
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!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。
②卿今者才略,非复吴下阿蒙!
③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
16、(3分)文章写鲁肃“与蒙论议”的情节看似与劝学无关,实则并非“闲笔”,试从表现人物的角度简要分析。
17、(3分)文章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?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?
18、(3分)试从“孙权”,“鲁肃”两个人物中自选一个,试根据故事内容写一个评论性的句子概括评价人物形象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