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田草青青

离离田草,黄又复青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“我研究(满意)的一节课”观察与反思(样稿)  

2012-10-12 14:20:30|  分类: 原创论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涴市中学“我研究(满意)的一节课”观察与反思

年级语文    姓名:黄华斌

 

教学内容: 《春》   执教时间:1011

反思标题:有针对性地设计,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

关 键词:教材   学情    追问    提炼    规范

【我的教学目标】

1、反复朗读,体会作者对“春”的感情。2、合作探究,理解作者对“春”的描写。

3、品味语言,学习作者写“春”的手法。

【我的教学思路】

1、评价学生“板书展示”环节的效果。  2、揭示“我的学习目标”。

3、完成目标1:体会情感,梳理思路。

①听读感受,观看电视诗歌散文《春》的首尾部分及“春草”“春花图”的朗读,分别用两个字概括作者在首尾表达的情感:“盼”、赞。

②梳理思路,完成结构图。重点追问,学生填进的“报春”“争春”“唱春”“润春”体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,寻读最有表现力的关键句。

③朗读指导,研读课文的首尾。在学生朗读感受的基础上追问,提炼:读出感情的三个主要手段,轻重读、变速、变调。

4、完成目标23:理解描写特点,学习描写方法。

①示范导读“春风图”:过渡语——如果是你来写春景,你觉得在春草、春花、春风、春雨、春天的人中,最难写的是哪一幅图画,为什么?

②朗读指导,解决怎样读的问题。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运用重读、变速、变调的三种手段。

课件提示:朗读提示:始于轻柔;渐而舒缓;走向欢快和高昂。(朗读指导)

③学生结合《导学案》中关于春风图导学题进行成果展示,课件提示:从感官的角度,看看作者对春风的描写在怎样的变化和丰富;从手法的角度,看看作者在描写具体事物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。

④学生展示:感官在不断变化,运用了比喻、拟人修辞。有表现力的词语“闹”等,教师追问:不是写实的句子;本段写法特点对我们写作的启示:化无形为有形,变单调为丰富。

⑤站地交流三分钟,进一步统一学案内容,自选一幅图画学习。

⑥成果展示。展示中,教师重点围绕“写景的角度”“景物的特点”和“修辞手法”来追问和提炼。

【学情观察与评价】

本节课预习课时,学生准备很充分,12个学习小组,有7个小组坚持独立自学,5个小组中发现使用了“教材全解”等参考书,其中3上小组依赖参考书情况严重。教师在评价自学环节时提出了批评和建议,并分等级评分。我对1——6组的2号,7——12组的3号预习导学案的情况进行了调阅批改,整体质量高,学生完成导学案,正确率高。我对有争议的题和有难度的题进行了梳理,确立了在展示课上要重点着力的细节和问题。

从展示课的情况看,板书展示12人;发言展示31人,其中4号发言1人次,3号发言8人次,2号发言6人次,1号发言11人次。对比常态课,本次研究课上34号的表现远不及常态课上表现。

【值得研究(欣慰)的一个教学细节描述】

本课的教学,我根据文本的特点,在朗读的设计上作了浓墨重彩的处理。《春》之文本,如果忽视了朗读教学,就忽视了文本特点,就失去了学习基础。因此,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于这节课的句段朗读,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和方法,如轻重缓急、抑扬顿挫地基本规律。我在朗读教学设计时,重点落实在“最能表达情感的词语”“最能体现景物特点的词语”上重读,在画面意境转弯处变速的基本规律,通过学生的自读,个别展示读,齐读等方式感受到学生朗读效果的变化。

【我的课堂教学诊断与思考】

本节课的教学,相较于此前我的研究课的教学设计上有很大的变化;与过去我们一段时间内呈现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在“课堂展示”上也有一些区别。其意图,主要在思考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:

1、不同的文本特点及教学目标,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、流程和重点的设计处理上是否可以进行变化。我在设计《春》时,以读为主要方式,以理解和学习景物描写的“角度”“特点”和“手法”为重点,让学生的讲解和展示始终落脚在“是什么”“为什么”“怎么写”这样的目标上。

2、导学案在展示课中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运用。我对《春》的导学案设计是委细腻而丰富的,细腻到以段落品读的方式设计,丰富到这篇文章可以捕捉到的知识点、训练点和考点。但是,通过对预习课导学案的调阅看,因为有参考书的帮助,在小组自学中,基本已达到了认识一致、成果共享。如果在展示课上再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逐一展示,课堂就显得平淡,既没有变化,又重点不突出。因此,我调整了展示课的思路,一是学生基本正确的一率省略不再展示;二是在学生分组展示成果时,让学生整合学案上的内容进行重新展示。这个展示在我的多媒体课件上提出了这样明确的新要求,也是提示。当然,由于这个调整变化令学生觉得突然,不符合惯例,学生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,效果不尽人意。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59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